close

  春雨潤萬物,湖南常德石的高山茶林正在吐露嫩嫩的綠芽。茶農們也忙開了,挎上茶簍開始採摘品質最好的頭道茶。「茶是要喝進肚子的,用電加工可以更好地保證生產環節衛生無污染。這樣制出來的茶更香、品質更高,今年的清明茶商家已經提前預訂了500多公斤呢。」茶農周訓奎一邊調試設備開秤收新茶,一邊對記者說。

  石門縣擁有1700年制茶歷史,茶農們長期使用木柴、煤為燃料的加工設備制茶。這種加工方式不僅成本高、勞動強度大,而且溫度、火候都難以控制。周訓奎說,木柴、煤炭灰塵多、氣味重,加工一天茶葉后滿身灰塵,而且請人砍柴、買煤炭都開支大。「去年春茶前,電力部門幫我們村實行線路網改,更換了大變壓器,供電質量變好了,我也實現了用電加工茶葉。MLB」周訓奎告訴記者。

  以電代柴的制茶新思路也讓茶農盛孝伍眼前一亮。他告訴記者,制茶用電執行的是農業生產電價,每千瓦時只要0.5487元,比居民生活用電還便宜。關鍵是以電代柴,茶葉在炒制過程中溫度容易控制,茶胚受熱均勻,產出的干茶品質好多了。

  石門縣壺瓶山鎮平洞村村民唐會盛經營著盛峰茶廠。「現在濕柴100公斤要50元,乾柴100公斤要80元,煤要從別處運輸,都不划算。」說起成本,唐會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茶廠每年可以產綠茶1000擔,清明茶1000公斤。之前每年光買柴買煤就要花去6萬多元。MLB從2017年開始改用電,一年電費才不到2萬元。

  茶農以電代柴,茶葉的品質也更加優良。「喝茶的人更講究原生態、環保。我們改變了炒茶的方式,茶葉更加好賣了。」壺瓶山腳下鷹子尖村茶農劉思軍說,雖然居住在深山,但茶葉憑著良好的品質已賣到了北京上海,甚至賣到國外市場。

  據介紹,2017年國家電網石門縣供電公司累計投資1.8億元改造全縣農村電網,完成146個自然村的網改施工,助力石門茶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全縣共有142家茶農實行了設備升級改造,實施以電代柴。如今,石門縣年產茶量超過2萬噸,產值突破5億元。全縣67萬多人口中從事茶產業的受益人口有近10萬人,成為「2017年度中國茶葉扶貧示範縣」。(經濟日報記者 劉 麟 通訊員 易長龍)

娛樂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kinsgonzrw 的頭像
    adkinsgonzrw

    玩攻略 - 狼人殺

    adkinsgonz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