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央行10月7日發佈公告稱,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創新型企業支持力度,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10月15日起,下調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當日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央行在答記者問中表示,降准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准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點評:
(1)如果算上2017年四季度公佈,在今年1月落地的那次定向降准,今年實際上執行降准已經達到了四次之多,這種情況下,貨幣政策究竟是松是緊已經顯而易見,不再具備太大的討論價值。此前MLF餘額再次超過5萬億元,四季度的降准也是在市場一致預期之內,近期市場最為擔心的通脹是否存在壓力,央行已經用實際操作給出了答案——目前通脹即便有壓力也尚且不是主要矛盾。娛樂城
(2)降準的首要目的,除了經濟數據在四季度及貿易爭端的背景下本身承壓之外,更大的寬鬆理由是來自信用收縮的壓力,實體經濟信用收縮的壓力是目前難以反映在短期經濟數據當中的。但從貨幣數據中已經能夠看到一些端倪,反映實體經濟流動性的M1同比增速,或者說非金融部門持有的M2增速,均在歷史低位。
(3)貨幣寬鬆向實體經濟傳導不暢的最主要因素來自於渠道的缺失,單單依靠信貸額度和貨幣政策的寬鬆難以快速緩解。但所謂的流動性淤積在銀行體系,這種說法並不構成貨幣政策收緊的理由,只能說如果當前向實體經濟傳導不暢,那麼後續可能加大疏通的力度,沒有說因為傳導不暢就要收緊流動性的道理。從寬貨幣到寬信用,必然存在一定的時滯。而本次在流動性市場已經較為寬鬆的背景下,仍然進一步降准,這當中除了實際意義以外,信號意義更值得關注。
娛樂城(4)在經歷了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慘烈的金融去槓桿后,貨幣政策迅速的由緊到松導致市場預期出現混淆。其實從6月份起,緊信用到穩信用的轉變已經在政策上體現得十分明顯,但社融數據始終難見好轉,表外融資持續低迷,本次降準的信號意義在於穩定和強化市場寬貨幣、穩信用的預期。
(5)我們認為超儲率本身是央行貨幣政策數量操作的核心目標,這也是我們認為央行在貨幣政策透明度不斷提升的同時,仍然堅持不公佈比季度數據更精確的超儲率數據的原因,目的在於保持適度的神秘性, 防止市場對於政策過度反應。而儘管央行已經多次提出貨幣政策從數量型向價格型的轉向,但在預算軟約束主體尚未出清、利率傳導並不完全通暢的情況下,數量型政策仍然是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們認為除月末的時點數據以外,還需要進一步關注超儲率數據所體現出的央行數量操作的隱含目標。而央行在近期的對沖政策十分積極,不管是在7月、8月還是目前的9月、10月份,綜合考慮到央行的政策與當期的財政資金變動,超儲率水平始終維持在較高的位置,也說明目前的超儲率目標有所抬升。
(6)十一假日期間,海外市場有較大的動蕩,美債利率出現大幅上行,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與TIPS利差接近年初的高點,而同期離岸人民幣匯率盤中再次突破6.90。美債利率上行的主要因素來自數據向好推動市場對經濟前景產生樂觀預期、中期選舉政策波動、及油價創新高導致全球通脹預期回升,而前期支撐美債長端利率在低位的主要因素來自新興市場緊縮帶動的資金迴流美元市場,近期歐日等其他發達國家風險緩和導致美元資產吸引力減弱,使流動性對於美債市場的支撐力度較前期回落,因此才會出現在美國經濟向好的預期強勁時出現美債下跌,美元指數震蕩的局面。整體來看,美國長期實際利率創近幾年新高,新興市場信用緊縮壓力將進一步上升。
驅動新興市場與發達市場表現分化的根本因素在於雙方信用周期不同,與新興市場的整體信用收縮相比,美債高收益品種利差反而創今年以來新低。由貨幣信用周期驅動的貨幣貶值壓力,難以通過貨幣政策調節,此時跟隨美聯儲收緊恐怕引發更強烈的信用收縮加大雙方基本面的分化,因此我們認為美債近期的快速上行對國內利率市場和貨幣政策影響有限。央行近期在價格上不跟隨,數量上加大投放的操作也印證了這一觀點。
(7)超儲率目標抬升,流動性供給長期位於充裕的水平上目前已無太大爭議。而由此對應的首先應該是在未來一年內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增速企穩回升,債券市場在此階段由交易盤驅動重回配置驅動,之後才是寬信用向實體經濟傳導。貨幣寬鬆的傳導有先後,在曲線從陡峭向平坦化演變之前,不必過於糾結寬信用是否構成市場利空,利率債長端資產在目前的位置上仍有明顯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