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數生物技術企業 盈利狀況不理想 投資者權利如何保護

  張苑柯

  2月23日,香港聯交所發佈了針對鼓勵新興和創新產業公司在聯交所上市的市場諮詢文件。3月23日將是本次諮詢函市場反饋的截止日期,港交所預計4月下旬刊發反饋意見總結,新修訂的《上市規則》生效並開始接受上市申請。

  中金研究所認為,此次港交所之所以要對上市規則做出重大修訂,與過去幾年全球特別是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新興產業不斷壯大,並崛起一大批「新經濟」公司有直接關係。這從新興產業在經濟中與日俱增的地位、「新經濟」板塊盈利和表現的大幅領先優勢中都可以得到充分體現。

  不過,雖然未來前景看好,幾位股權投資者以及專注於生物醫藥股權投資機構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仍然對香港一年可以消化多少家尚未盈利的生物技術企業進行IPO多少表示些疑問,2017年美國有超過30家生物技術企業完成IPO,處於40年來較高水平。

  以納斯達克的市場容量作對比,「考慮到中國生物技術企業經過多輪融資累加后的估值已經很高,許多企業只有通過IPO才能實現投資者的退出,因此是否會出現多家生物技術企業擠向香港,而港交所是否考慮過自身的容量,上市條件是否會隨著遞交上市申請企業的數量進行調整都需要我們再做研究和分析。潤滑液」上述投資負責人補充道。

  據AtlasVenture的數據,美國市場2013~2016年IPO的200家生物技術企業中有大約40%在2017年末低於發行價,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港交所將會設置怎樣的機制保護投資者利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了解得知,目前大多數的國內生物技術企業盈利狀況並不理想,那麼對於尚未盈利生物技術企業,對產品管線中產品預期現金流進行折現是較為合理的估值方式。進一步來說,就是需要對產品進行專業研究,判斷其未來收入峰值、預期現金流趨勢,並需要綜合考慮產品科學性及市場前景進行成功概率的預測,因此對於投資者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種估值方式已經被歐美成熟資本市場及眾多大葯企進行授權引進項目評估時所使用。

潤滑液  實際上,初創生物技術企業不只是為了滿足產品管線、進行臨實驗的資金短缺問題而選擇上市,很多情況下還來自於投資者退出的壓力。「生物醫藥技術企業是資金高檻的企業,資金需求量大,決定了創始團隊在企業設立運營過程中經常需要大額投資,投資人的股權比創始人股權多不在少數,因此投資者對於上市時間、地點的決定權較大。」國內某生物醫藥公司創始人王單衛(化名)稱。創新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融資,因此青睞於設置同股不同權的股權架構,以此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權。

  目前中國生物技術企業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典型的海外紅籌架構,一種是純粹的人民幣架構。王單衛亦向記者提出幾個思考:此次改革,是否同時適用於這兩種架構;之前境內企業去香港IPO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國際部的審批,目前國家支持哪種類型的企業去香港上市;具體審批時間需要多久,從時間成本考慮,相比於搭建海外架構並去納斯達克IPO是否具有優勢等。

  此外,受限於退出渠道及境外投資審批,許多初創型生物技術企業為了能夠較快地IPO,紛紛選擇搭建海外紅籌架構,引進美元基金,以期產品管線推進到一定程度,在納斯達克上市,因此人民幣基金面臨著「投不進,退不出」的尷尬境地。那麼隨著香港市場允許尚未盈利生物技術企業,並且以境內架構在香港IPO的企業的中方投資者也可以在港交所進行退出,是否會有利於人民幣基金的募集,或許是投資者們下一步需要斟酌的問題。

娛樂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dkinsgonzrw 的頭像
    adkinsgonzrw

    玩攻略 - 狼人殺

    adkinsgonzr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