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2月18日電 題:巴基斯坦大叔哈桑心中有條最美的「路」
新華社記者何磊靜
戊戌年春節,退休的築路工人哈桑,專門從巴基斯坦跑到中國來過了個年。
「燈籠掛滿街,到處都洋溢著紅火和喜悅。」哈桑很激動,這是他頭一次到中國,除了感慨發展的繁榮外,哈桑說還體味到了想像過幾千遍的家的味道。
「一條大路通遠方,遠方還有我家鄉。」哈桑一直把中國當成自己夢中的家鄉。在巴基斯坦,每當夕陽染紅天的時候,他就會跑到半山腰上,眺望著那條「群山間的綢帶」,銀光閃閃,從巴基斯坦一直綿延至中國。
這條「綢帶」就是喀喇崑崙公路,它是中國與巴基斯坦唯一的陸路通道,從中國新疆喀什延伸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然後直達伊斯蘭堡,全長1200多公里,被譽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之一,也被世人稱作「中巴友誼之路」。
對哈桑來說,這條路更顯得特殊。上世紀60年代末,中國曾派出一支近萬人的築路隊援助建設喀喇崑崙公路巴基斯坦境內段。潤滑液在冰封雪原、懸崖峭壁之間,中巴雙方的築路工人一起戰天鬥地,劈山斬棘,而哈桑的父親,是巴方最早的築路者中的一員。
「洪水地震泥石流,風吹滿地石亂走,那時候的築路環境太殘酷了。潤滑液」哈桑回憶道,40多年前他加入了父親的築路隊,親眼見證了在巴基斯坦600多公里的築路征途上,自然災害無情奪去了一個個熱血生命。「我的父親,在一次塌方中險些喪命,是一個從未謀面的中國工人救了他,而他卻不幸犧牲了,這段情我們永遠都記著。」
2018年,正是當初修路所建的中國烈士陵園落成40周年,80餘位中國英烈長眠於巴基斯坦吉爾吉特的陵園之內。而據了解,40多年前中巴兩國建設者共獻出了700多位烈士生命,終使天塹變成了通途。「每年我都會去烈士陵園走一走,決心一輩子做一名築路工。」在哈桑內心,始終有著對中國說不出的情愫。
喀喇崑崙公路穿越數個河流和山脈,地質複雜,秋冬時節往往會有路段被封閉,但這條公路作為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交通紐帶,對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意義重大,同時也是中國通往巴基斯坦地區及南亞次大陸的交通要道。
由於年久失修和自然災害,這條公路之後經歷過多次修復,哈桑的兒子和親戚家的孩子,都在工程隊出過力。到2015年改擴建項目完工後,汽車從中國新疆紅其拉甫口岸到巴基斯坦雷科特的時間從14小時縮短至不到7小時,兩國陸運物流時間縮短了8天,每噸貨物運輸費用至少降低了100美元。
哈桑說,自從2013年有了中巴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倡議,喀喇崑崙公路項目就成了一種象徵。「參與建設這條公路是莫大的光榮,因為它給沿線地區的人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比如吉爾吉特的水果農產品,現在的銷路越來越好了。」
「要致富,先修路。」巴基斯坦人對中國的發展經驗感同身受。如今,在「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下,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正迎來飛速發展。2016年,喀喇崑崙公路升級改造二期項目順利開工,中國路橋作為建設方,將在2020年前將這一中巴經濟走廊的大動脈延長120公里。
「在致力於『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硬聯通』的同時,我們也注重民心的『軟聯通』。」中國路橋董事長盧山在2017年宣布,中國路橋將在5年內全額資助100名巴基斯坦留學生來華學習,為巴基斯坦培養交通運輸人才。
哈桑的外孫巴迪,作為首批留學生之一入選了這一「百人助學計劃」,如今是江蘇東南大學交通運輸專業的一名學生。「希望他們能成為巴中友誼的傳承者、推動者。」哈桑說,「中國好,巴基斯坦也會好,正如那條路,連著兩個家,拉近了距離,也讓命運相連。」
留言列表